《我要開心 Feel Good》闡述一個在英國發展的加拿大喜劇演員 Mae Martin 與一名英國老師 George 與其身邊家人、友人的(愛情)故事。此劇的編劇、製作人也就是 Mae Martin 本人,非常有才華,已經被圈粉。
(第二季最後有性創傷劇情,請斟酌觀賞。)
(小雷,但不會怎樣的那種XD btw 劇裡有很棒的、很可愛的性愛場景,也有不少談論情慾多元的時候,但要推薦的原因已經寫太長,本文就不多談。)
推薦的第一個原因當然與驕傲月有關,在愛裡談論性別認同與性傾向。
Mae 是名外表中性、一開始的認同應該是雙性戀的順性別女生。一次表演之後遇見了異性戀的漂亮女孩 George,一下就天雷勾動地火,上床了、同居了。
集數越發展,就會看見 Mae 對自己的質疑,看著鏡中裸體的自己,她開始困惑、猶豫,「我是誰?我最近覺得我不是男生,也不是女生,不管在任何性別裡,我都是失敗的。」
第二季後面,Mae 問 George,「你覺得我是什麼?男生還是女生?」George 給了很棒的答案。「重點是你覺得自己是誰。你可以去 google 非二元,然後告訴我你想怎麼被稱呼,我就會那樣叫你。」
兩人相擁。
George 在第二季與學校老師們組織一個倡議小組,本來想直接開始討論的 George 被打斷,說開始之前應該先 check in ( Netflix 翻成 報到)。老師們談論自己的性別認同與性傾向。
「我是雙性戀、開放式關係、順性別男性。」「我是異性戀、順性別女性。」
「我…我就是 George ,我從來沒有『報到』過。」
我覺得這段很有趣,理性地為自己放上標籤、找到認同,可能是我們以為主流的樣子,但我總覺得 George 的狀態才是多數,她不知道自己是喜歡上女生的異性戀,還是雙性戀還是什麼?她是 Mae 口中那種舞會裡不會被冷落的人,看似堅定,但事實上她可能長久以來只是隨波逐流,所以也不必為自己找標籤,別人就為她貼上了。
沒有答案沒有關係,我喜歡她的迷惘,我覺得那是比找到認同去跟大家報到,還更珍貴的東西。
性別和性傾向都是一樣,我總覺得標籤的建立是為了找尋的過程,就像 George 要 Mae 自己查,就像 George 說 ..我就是 George,劇本沒有為角色下決定,答案是什麼、有沒有答案,也都無所謂了。
–
推薦的第二個原因是,在愛裡談論成癮與犧牲。
曾有毒癮的 Mae 得故定去參加戒毒互助會,裡頭有各式各樣的人,一次聚會上,Mae 對其他成員說:「我們明明都只是把癮頭轉到不同對象上,有人無法克制說謊、有人一直做一樣的料理、有人不斷跟蹤自己的女兒。我們怎麼能說自己已經不是毒蟲了?」
Mae 也是啊,對女友的渴望已經像毒品一樣,無法自拔。那這樣是愛嗎?會不會只是上癮,只是喜歡戀愛的感覺,而不是愛 George?
George 在後半感受到這段感情中,自己的「犧牲」。她覺得自己應該要照顧 Mae ,因為 Mae 要面對的、要處理的問題(性創傷)比較大,可是她從來也沒有想自己想要什麼。被點醒之後,才想起自己也有想達成的事情,也是個需要被呵護的人。
我有時覺得犧牲也是一種癮,我自己可能就有這種癮,因為不自信、因為缺乏成就感,需要透過照顧他人來換得自己存在的證明。但同時我認為這不代表過去所做的「犧牲」都是謊言、都會白費,沒有不喜歡自己做過的事情,只是必須時時檢視自己的作為與心情。
情感上的癮,對我來說,毋須戒斷,而是要取得平衡。
大家都說兩人的關係是「有毒的」,一開始反駁的兩人,經歷大小爭吵與分合,也有點這樣的感受了。
特別喜歡劇中的這段對話「Do you think that we were like, toxic?」「Sometime.」
「But then didn’t it sometimes also feel good?」「Yeah, fuck, it did.」
可能吧,可能有毒吧,但有時也的確快樂啊。
劇名取作《我要開心 Feel Good》,是個喜劇演員的故事,有人也定義是浪漫愛情喜劇。喜劇不總是嘻嘻哈哈,開心也不是全以浪漫堆砌,愛與性別一樣,都是流動的、都是複雜的。
Mae 在一篇專訪中說:I think love is the answer. And we all need to love each other. But I do think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do things.
Mae 對女友、對家人、對室友、對曾傷害她的人,都說了 I love you. 那些情感、那樣的愛,肯定都有幾分真實,但有同住的、只視訊的、決定再也不見面的。可能就是反映了 Mae 的回答吧。
–
最後,我喜歡中文劇名翻譯,不是開心喲是我「要」開心,我覺得那就是一個在混亂中的選擇權。
開心不是重點,選擇才是關鍵。
看見情感裡的好壞,感受生活中的愛與恨,在開心上癮與痛苦犧牲中徘徊,然後每一天每一天都不斷選擇,每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答案。
我在想這是生而為人最難也最棒的地方,有所選擇、必須選擇,然後才能盡可能靠近屬於自己的 GOOD 吧。